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萌芽,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始成立
聊聊外贸运营的事情
太多人沉迷于研究国际站的发品技巧和直通车操作,却忽略了最该关注的核心要素。
顺势而为,紧跟平台趋势
做阿里巴巴国际站,最关键的就是顺应平台政策。比如2015年推出的信保订单,如今已成为商家提升排名的标配。而近期上线的半托管模式,虽然让部分商家感到压力,但真的只能放弃吗?
判断标准很简单:
除非国内淘宝/1688完全没有同类产品,否则都建议尝试半托管。阿里甚至推出了生意助手插件简化产品搬运,门槛已经大幅降低。
三个关键思考:
定位问题:1688也支持一件代发,但本质仍是批发平台;半托管同理,虽侧重小单,但仍有批发机会。
流量逻辑:付费推广是为了排名,而半托管自带搜索加权和专属频道曝光,放弃等于主动让出流量红利。
场景机会:当前热销榜、好评榜几乎被交易品占据,半托管正是获取榜单流量的核心入口。
拒绝半托管,等于放弃平台主推的增量市场。与其纠结,不如主动适应,抢占先机。
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萌芽,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始成立
中国加入WTO,阿里巴巴国际站全球注册买家数超100万
阿里巴巴国际站宣布收购一达通,开始提供关、汇、税等出口服务,融合跨进贸易上下半程。
“信用保障服务”上线,作为全球跨境B2B中首个第三方交易保障体系,交易数据基本实现沉淀。
阿里巴巴国际站全面升级为“撮合+履约”为一体的数字化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全球疫情之下,阿里巴巴国际站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跨境贸易解决方案,高效链接全球生意链路,助力传统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
半托管服务,平台为提升跨境贸易履约效率而推出的重要新服务模式,主要面向希望简化物流和运营流程的商家。
优化供应链,不是有了订单再去优化供应链,而是不断优化好供应链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客户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就卖给客户,客户需要其他产品,我们就卖给客户其他产品。花钱引流过来的一个客户,只要询问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全心全意的帮助客户。一个客户,如果采购相关的产品,我们不帮助解决,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会去其他能够帮助采购完所有他需要产品的商家那里去。在客户层面上,我们需要拓品,去优化我们供应链。
有的产品,有流量,有的产品没有流量,就拿纸盒为例,彩盒在阿里国际站上根本没有很好的关键词,而且也没有很好的流量。线下有订单,线上没有流量。我在阿里上以及谷歌上都有投过广告,钱很难花出去,效果很差。也有人在知乎上问我,说做彩盒,标签有优势,我直接劝其放弃推广彩盒,推广礼盒,标签就有了效果。如果产品,不合适,只能去拓品,拓品就要去优化供应链。同时,不同的产品,来询盘的成本差不多,但价格高的产品更能够帮忙提升交易额,从而提升星等级。拓品就是优化供应链,就有更大的机会做起来。
从同行来看,基本上5星商家不是说只做本工厂生产的产品,周边的产品都会去做。当然,一些产值高或者产品流量大可以不做周边产品达到5星。总体来说,做阿里国际站就是当做贸易商来做,当做贸易商来做,就要优化供应链。很多商家升星级就是卡在交易上,就是不肯像贸易商那样为了交易额,不断优化供应链,不断的去拓品。
阿里国际站投入本来就不低,如果不能很好的提高转化率,就没有坚守的意义。相比提高投入,提升转化率更有实际意义。不知道有多少商家能够真正的把业务的每一条回复都拿出来认真分析,然后总结形成一套sop业务流程。转化率提升了,意味着有更多的成交和评价,就会提升自然流量和场景流量。自然流量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成交金额和成交次数。场景流量其中榜单流量就是靠询盘,订单数,评价来提升。运营和业务缺一不可,但人们往往只对运营说询盘质量不行,却不对业务进行转化考核。
不要紧紧盯着运营这一个点不断的去提升,还要从其他方面去思考才能更容易做好阿里国际站。